close




文.葉品妤滕淑芬 圖.葉品妤




阿塱壹,是原住民語中「男人走的路」,過去數百年來,先民從台灣西南平原、恆春半島往來台東、花蓮之間,走的就是這條古路。




現存阿塱壹古道南北走向,從屏東牡丹鄉旭海村向北延伸到台東達仁鄉南田村,全長近12公裏,是目前全台少數沒有現代公路到達的地方,因此交通部公路總局計畫打通臺26線,希望就此貫穿台灣環島公路系統。




但是,民間卻有不小的反彈聲浪,深怕這條「台灣最後一塊海岸淨土」從此消失。2006年屏東環保聯盟發起反對臺26線開通運動,獲得學界、藝文團體等數萬人支援,阿塱壹古道從一個不為人知的海岸一角,成為新聞焦點;有段時間,甚至造成不少民眾蜂湧進入,爭相目睹這可能會消失的天然海岸。

阿塱壹古道觀音鼻高遶段,崎嶇難行,必須手腳並用,小心攀爬才能通行。圖/葉品妤提供




保育與開發的兩種思維




1970年代,墾丁公園與台灣最南端的鵝鑾鼻燈塔,以及後來開發的滿州鄉佳樂水,成為恆春半島熱鬧的觀光景點;臺26線公路,也從屏東楓港延伸至佳樂水,並計畫一路開拓到台東安朔,與臺9線連接,完成全台環狀濱海公路系統。




1982年,墾丁國家公園計畫公告後,將佳樂水至九棚這一段長14公裏的海岸線,劃為南仁山生態保護區;但地方居民仍不斷陳情改善路況,公路總局多次實地勘查,與墾管處協商,墾管處以生態保育為由,堅持反對開發。




1999年,公路總局再次提出開發計畫,在九棚設有飛彈試射基地的中山科學院,以及在台東達仁鄉觀音鼻設有海軍射擊靶場的國防部,不再反對;但墾管處仍堅守保育立場,不同意開發濱海路段,只同意拓寬山線的既有道路(即屏200線,佳樂水至港仔),因此至今從安朔至旭海,以及港仔至佳樂水這兩段,是台灣海岸線唯一可以向外呼吸的一扇窗口。




古道上,處處可見沈積崩移海岸的巨大礁石,是研究台灣地質構造的最佳地理教室。圖/葉品妤提供




2002年「臺26線安朔-旭海段」通過環評,但開路計畫一再延宕;至2006年工程正式公告進行時,因環評已超過3年未開發,必須再次進行環境差異分析,給了環保團體著力的機會,一邊陳情抗議,一邊進行生態調查與旅遊解說,讓大眾瞭解古道的特殊性和重要性。




 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蘆洲東森仁愛店 的頭像
    蘆洲東森仁愛店

    蘆洲東森仁愛加盟店的部落格

    蘆洲東森仁愛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